马岛之战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对马岛之战)

2023-04-10 14:36:26 游戏资讯 小恐龙

5月1日,英特混舰队的“鹞”式飞机向马岛的陆上目标发动进攻,同时,水面战舰也开始炮轰这些目标。英阿双方的飞机还进行了空战。阿军在马岛的小型机场跑道和其它一些军事设施遭到了严重地破坏。5月2日,英国潜艇“征服者号”击沉了阿根廷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从而使阿根廷失去了海上控制权。5月4日,阿根廷出动“超级军旗”式飞机在马岛海域周围发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使阿根廷获得了开战以来最大的胜利,也使英国人遭到了开战以来最严重的打击。英特混舰队为了躲避“超级军旗”飞机载“飞鱼”导弹,立即东移,转移到阿根廷飞机航程以外的地区。

决定这次战争的关键是登陆作战,为此,英军向马岛派出了数个侦察小组,查明了阿军指挥所和通信线路的位置。

5月19日,战时内阁决定对马岛实施登陆作战。伍德沃德将登陆地点选在了圣卡洛斯港。

这是一个地形复杂,航道狭窄的小港。正是由于客观存在的地形原因,它实际上已成为阿军防守最薄弱的地方。伍德沃德认为,因为英军首批登陆只能有1000人左右,唯一取胜的办法只有奇袭。所以要在敌人防备最弱的地方迅速突破,圣卡洛斯港就成为最理想的地方。如果占领了此港和机场,以及附近的有利地形,就能扩大登陆场,为大部队登陆作好准备。

事实证明,伍德沃德的判断是正确的。英军侦察分队的报告证实该岛只有守军50余人。这意味着,用不着进行激烈的战斗,英军就能得到一块牢实的立足之地。

5月21日,英军在圣卡洛斯港实施登陆作战。为了迷惑阿方,英军在达尔文港和福克斯湾实施了两次佯攻登陆。

英军是在21日3时30分开始行动的。等到6时30分,先头部队约lOOO人换乘登陆艇和直升机同时进行多点多批登陆。他们占领了圣卡洛斯港及其机场附近的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在4小时之内,就建立起25平方公里的登陆场。随后,防空部队、炮兵和坦克部队陆续登陆,组织起了地面防御和对空防御。其它重型装备和作战物资则利用阿军空袭的空隙陆续上陆。48小时之后,上陆兵力增加到5000人,物资达到32000吨。25日,登陆场扩大到150平方公里。“海王”式和其它一些直升飞机也转移到了岛上的机场。

然而,5月25日,对于英国舰队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星期五”。

这一天,是阿根廷独立172周年的纪念日,阿根廷人决定以特殊的方式来纪念这个日子。他们出动了所有第一线的飞机,同时向英军舰队发动了最为猛烈地进攻。当英军的“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舰在“考文垂号”驱逐舰的护卫下向圣卡洛斯港接近,试图向已登陆的英军提供补给时,阿根廷空军向其发动了猛烈地进攻。他们躲过英军雷达的严密追踪,在距“大西洋运送者”号35海里的低空发射了两枚“飞鱼”导弹,击中了“大西洋运送者”。同时,“考文垂号”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280名舰员中有21人死亡,23人受伤。还有“大刀号”护卫舰也严重受损。阿根廷人取得了重大战果。英国人则称“这是自马岛冲突以来,英国特混舰队最黑暗的日子之一”。

英军舰队虽遭到了沉重打击,然而,登陆作战并没有停下来。英军在圣卡洛斯港立足之后,就开始向纵深推进。他们兵分两路,东进南下,依次夺占岛上的阿军据点。

28日,英军抵达岛上要地达尔文港。经14小时的激烈战斗,英军占领了达尔文港和古斯格林机场,在完成对东西两岛分割的同时,还切断了东岛南北之间部分阿守军的联系。

5月31日至6月1日,“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载来的3500名士兵在斯坦利港以北的海滩登陆,从而完成了对阿守军的包围圈。

6月2日,撒切尔夫人对阿根廷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马尔维纳斯群岛上的阿根廷守军在10~14天之内无条件撤军。但遭到了阿根廷 *** 的拒绝。

6月7日,英军攻占了斯坦利港机场附近的高地,把机场置于英军的炮火射程之下。6月11日,英军又以3个营的攻势,占领了距斯坦利港仅10余里的两姊妹山、哈里特山和朗登山。12日,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13日晚,英军发起总攻。舰炮、陆军大炮和“鹞”式飞机,向阿根廷守军阵地展开了猛烈地进攻。进攻部队突破了“加铁里防线”,使阿守军阵地陷入一片混乱。

6月14日下午2时,阿军司令梅嫩德斯在阿军损失严重的情况下,被迫同英军地面部队司令穆尔进行谈判。晚上9时,梅嫩德斯在投降书签了字。

6月15日下午,英国 *** 发言人向全世界宣布:马尔维纳斯岛上的阿根廷守军,已向英国军队缴械投降,马岛重新回到了英国手中。撒切尔夫人也欣喜地说:“伟大的英国现在又重新伟大起来了。”

对马岛在日本战国时期经历了什么大事件?

最著名的就是明朝时期的太阁丰臣秀吉以对马岛为进攻跳板,发动了针对朝鲜的万历朝鲜之战。(1592-1598年,日本史料记载为“文禄·庆长之役”)。

然而再往前推几百年,公元1274年和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就发动过两次战争以征服日本,交战双方均在对马岛爆发过激烈的军事冲突。

介绍

对马岛,位于日本、韩国之间的朝鲜海峡中部,现属日本长崎县管辖。由5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约696.29平方公里,属日本第八大岛屿。

最大长度和宽度分别为82公里和18公里。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因其位置的为重要的海上枢纽,因此成为历史上众多战役中的必争之地。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高技术武器显威力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1982年4~6月,阿根廷和英国因马尔维纳斯等群岛的归属问题,进行了一场以较量海空军实力为主要特点的现代局部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群岛、南桑威奇群岛,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南,距阿根廷海岸 430千米处的南大西洋水域。群岛总面积不过1.2万平方千米,人口仅2000人,但其战略地位很重要。它扼守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冲,是通往南极的前进基地。岛上不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在周围海底还蕴藏着大量令人羡慕的石油和天然气。英阿马岛主权之争由来已久。 1690年英国人发现并登上该岛。 18世纪,法国人和英国人先后登陆定居,后被西班牙入侵占。1816年阿根廷独立后,自然而然地继承了对马岛的主权,并派官员上岛治理。1833年,英国以该岛最早为英国人发现为由,出兵重占该岛。

英阿双方就马岛主权问题,曾在联合国的斡旋下,举行过多次谈判。1982年2月,英阿谈判破裂。3 月18日,阿根廷科学考察组在南乔治岛升起国旗,英阿关系急剧恶化。阿 *** 决定以武力解决争端, 彻底拔除殖民主义者遗留下来的这块 “毒瘤”。战争进程大体分成三个阶段。

4月 2日至 4月30日为阿军占领马岛和英军战略展开阶段。4月 2日凌晨,阿军对马岛实施登陆作战。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上岸后,立即占领了该岛首府斯坦利港(阿根廷港)的机场,接着又包围了斯坦利港的英国总督官邸,总督和 200名英国驻军被迫缴械投降。次日,另一支阿军又登陆占领了距马岛 180千米之遥的南乔治亚岛,俘虏了全部英守军。随后,阿增兵马岛, 并成立了以隆巴多将军为司令的南大西洋战区。 阿根廷终于在 150年之后重占马岛,在岛上升起了国旗,建立了行政机构,任命了新总督。举国同庆,一片欢腾。

阿根廷占领马岛后,英国立即成立战时内阁,抽调海军总兵力的2/3组建以伍德沃德少将为司令的特混舰队,并征用商船开赴战区。4月5日,英首批舰船出航,空军 1个大队转场至南大西洋的阿森松岛,并于 7日宣布马岛周围 200海里为禁区。12日,英核潜艇 4艘驶入马岛海域,执行海上封锁任务。22日,特混舰队先头部队进入南乔治亚岛海域。25日,英特混舰队对南乔治亚岛实施机降和登陆作战,消灭了守岛阿军,为进攻马岛建立了“桥头堡”。28日,特混舰队主力抵达马岛海域,30日完成了对马岛的海空封锁。5月1日至20日为英军对马岛的封锁与阿军的反封锁阶段。5月1日起,英军以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火神”式中程轰炸机和“鹞”式舰载战斗机轰炸马岛机场,以舰炮炮击马岛阿军港岸军事设施和阵地。 2日,阿根廷以民族英雄命名、属于海军第二大舰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被英国核动力潜艇“征服者”号发射的一枚鱼雷击沉。阿舰艇被迫撤回本国狭窄的海域之内,使英舰队轻易实现了对马岛的海上封锁。

阿军主要依靠航空兵力进行反封锁,并以潜艇牵制英舰的行动。 5月 4日,阿军出动“超军旗”式战斗轰炸机,在马岛附近海域发射新近从法国引进的“飞鱼”导弹,一举击沉了英国最新式的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英特混舰队为躲避可怕的“超军旗”飞机和“飞鱼”导弹,不得不转移至战区以东阿根廷陆基飞机的航程之外。5月 21日至 6月 14日为英军登陆与阿军抗登陆阶段。 5月 21日,英军经过充分准备后,在阿军守备薄弱的索莱达岛(东福克兰)西北的圣卡洛斯港登陆成功。经 6天激战,巩固和扩大了登陆场。 5月27日,上岛英军兵分两路东进南下。南下的英军于29日攻占达尔文港和古斯格林机场,尔后挥师东进,向斯坦利港前进。东进的英军继攻占道格拉斯后,于 6月 1日占领肯特山和查杰林山,并与南路英军会合,从陆上包围了斯坦利港。同日,英军后续部队在圣卡洛斯登陆。6月 5~8日,英军一部于布拉夫湾登陆成功。13日,英军发起总攻。 14日 21时,马岛阿守军投降。19日,英军又以一部兵力占领了南桑威奇群岛。英军在马岛登陆后,阿根廷海空军曾猛烈轰炸英军的作战舰只和英军上陆地域。阿 “超军旗” 式飞机和“飞鱼”导弹等现代武器再显威风,先后击沉被英军列为“谢尔菲德”号姐妹舰的“考文垂”号导弹驱逐舰和“热心”号、“羚羊”号护卫舰以及号称“真正海上巨人”的“大西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货船等 5旗舰船,外加 1艘登陆艇,并击伤英舰艇 4艘。阿根廷空军作战虽然英勇,但缺乏地面陆军的有力支持和掩护,到26日空中进攻已成强弩之末。

马岛战争历时74天,英方参战兵力3.5万人,各型舰只 118艘计 100余万吨,各型飞机 340架,地面部队9000余人;阿方参战兵力6.5万人,作战舰艇和辅助船只 33艘计12万吨,飞机350余架,地面部队1.3万人。双方损失:阿军伤亡约 2300人,被俘 1. 13万人,损失舰船11艘、飞机105 架,耗资 10亿美元以上;英军伤亡 1000余人,被俘 210余人,损失舰船 16艘、飞机 34架,耗资12亿美元以上。这次战争虽以英胜阿败而告终,但马岛争端并未因战争的结束而结束,阿英对马岛领土主权之争还将长期继续下去。在这次战争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高技术武器在战争中的使用。英军以核潜艇和舰载飞机对驻马岛阿军实施封锁,显示出高技术武器的威力;阿军以航空兵实施反封锁,高低技术并用,给英军造成相当大的威胁和损失。

马岛战争是发生在哪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

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之争.

1816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宣称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

1832年英国占领西岛,次年占领东岛。

从此英阿对马岛的主权进行过多次谈判,1982年双方谈判破裂,战争爆发。从4月2日阿根廷出兵占领马岛,一直到6月14日被英国夺回,战争结束,历时74天。

此战让法国的"飞鱼"导弹名声大震,也是世界上首次动用攻击核潜艇.

战争中,英军死亡2 5 5 人,伤7 7 7 人,被俘2 1 0 人。损失飞机3 7 架,其中“鹞”式8 架。被击沉驱逐舰2 艘,护卫舰2 艘,登陆舰1 艘,滚装货船1 艘,被击伤驱逐舰4 艘,护卫舰1 1 艘,登陆舰2 艘,扫雷舰1 艘。耗资1 7 亿美元。阿根廷死亡1 0 0 0 人,伤1 3 0 0 人,被俘1 1 8 0 0 人。损失飞机1 1 7 架。被击沉巡洋舰1 艘,潜艇1 艘,侦察舰1 艘,补给船2 艘,巡逻艇1 艘。被击伤军舰6 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