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带雨晚来急全诗如下: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生,一作「行」;上,一作「尚」)
独怜:唯独喜欢。黄鹂,黄莺。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我独自漫步在西涧边上,尤其喜爱那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枝叶茂密的树上,有黄莺在那里鸣叫。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春天的潮汐。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向晚时分,春天的潮汐夹着急雨袭来,荒野的渡口,小船无人看管,随着潮汐随意漂浮。
1、春潮带雨晚来急下一句:野渡无人舟自横
2、《滁州西涧》
[作者]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令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扩展资料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
原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唯独喜欢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出处: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诗歌赏析
这首诗写了西涧春天及晚雨的景色。第一、二句,写了西涧草青树碧,黄莺流啭,一片清幽的景致。在繁花似锦,百鸟声喧的春天里,诗人却独自游赏这野谷的寂寂幽草和深树里的嘤嘤鹂唱,足见情趣之独特,胸襟之闲静。
第三、四句写西涧晚雨。傍晚时分,春雨沙沙,潮水急涨,在荒寂的渡口上,只有一叶小舟任凭雨打浪推,横漂竖泊,悠然自得。诗人留意到并刻画出那小舟“高眠横卧得自由”的神态,包容着野渡傍晚寂寂无人的静态和急雨潮涨,奔流冲荡的动态。
动和静统一在一个小景物上,给人美感,启人联想。从诗人精心描绘的晚雨、春潮、自横的小舟中,我们能体察到诗人自适恬淡的情趣,又能领会到他隐藏于心底的淡淡哀愁。
春潮带雨晚来急出自《滁州西涧》。
1、诗文: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3、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春潮带雨晚来急的下一句是野渡无人舟自横。
出自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原文: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唯独喜欢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作者非常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小诗。
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