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艳丽,更显得春光明媚,正如白居易诗“乱花渐欲迷人眼”。春风吹得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争芳斗艳。海棠花最妩媚动人,开满树头而柔若无骨,好象美人在等夕阳落山好卸装入睡。这似乎是一篇描写少女思春的元散曲或宋词。
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在网上的热播,也引起了人们对宋朝文化的热议。宋仁宗一朝璀璨的文坛群星再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也让我们在领略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同时,品味了一场视觉上的文化盛宴。
剧中出现的很多朝廷士大夫,都是当时文坛上响当当的人物。在璀璨的群星中,晏殊是不得不提一下的人物,这位在宋真宗朝便以“神童”身份进入仕途的人物,在宋仁宗朝更是展现出了自己才华与能力,不光官也做到了宰相的位置,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词作。
晏殊绘像与剧照
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叫《清平乐》,其实这个名字就是宋词中的一个词牌名,晏殊曾经用这个词牌名谱写了好几首《清平乐》的词作。
清平乐(yuè),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既是词牌名也是曲牌名(属南曲羽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成为宋词中的常用词牌。
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上片四仄韵二十二字;下片三平韵,二十四字。宋代著名词人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均用《清平乐》调填过词。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晏殊的《清平乐》,这个出现在电视剧中剧名中的词牌名,晏殊的第一首《清平乐》是这样写的: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清平乐》词意图
这首词的特点是风调闲雅,气象雍容华贵,本来词作中的风调闲雅和雍容华贵是两种不同的词风,如果词章不能完美地表达出词人创作时的意图,不但会影响词作的意境,还会让词作失去音乐的韵律感。
但晏殊却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将两者统一起来,形成了表现自己个性的独特风格。可以说晏殊的这首词,在创作上是一首非常成功的小歌词,很有晚唐、五代花间词的遗韵,但又有所创新,自成一格。
北宋著名学者刘攽在《中山诗话》中说:“元献尤喜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已乐府。”也就是说晏殊的词风酷似冯延巳,在有些词作中,还要比冯延己的更上乘。
《花间词》·印象
刘攽的评价亦不失为一家之言,但从这首词的表现形式来看,它的闲雅风调虽然接近冯延己的歌词,但在词作的气象和意境上更像晚唐温庭筠的风格。
如果再进行仔细比对就会发现,温庭筠词作的华贵的气象和意境是词作本身,表现在华丽的词作和字句的雕琢上来,而晏殊的《清平乐》却不太注重词作本身的形貌,而是侧重于词作所传达出来的精神面貌。
和晏殊同时期的文人吴处厚著有《青箱杂记》一书,多记录五代至北宋年间朝野杂事,尤其对当时文坛名宿的诗词记录居多,其中蕴含丰富的词学、文学思想,具有重要的词学理论和词学文献价值。
《青箱杂记》中有一段对晏殊的记载,也可以说是对晏殊词风的评价:“(晏殊)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清平乐》·词意图
反观晏殊的这首《清平乐》,词中描写的风物和气象,与吴处厚所列举的两例在词风上很接近。词作所塑造的形象和展现的风貌,正是一个雍容闲雅的士大夫的生活场景,这非常符合晏殊的生活状态和他所处的地位。
正像电视剧《清平乐》中体现的人物风貌一样,晏殊在宋仁宗一朝声名俱佳的官员,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词人。
词的上片是就是一词人的生活场景开始写起的,是怎样的一个生活场景呢?原来是词人喝了酒,酒醉以后沉睡的状态。
开篇二句“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金风,就是秋风的意思。古代文学作品中就有“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的说法,而以金风代指秋风,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
这两句诗景物的描写,在写景中点明时间,是金秋时节,词人通过景物的描写也渲染了他所处的环境。词意所呈现出的环境是词人所处的庭院,此时庭院内树木上的叶子被秋风吹落。
开篇两句描绘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场景,有时间有地点,词中人的形象也呼之欲出。词人在描写秋风时用笔轻灵,描写梧桐叶时又用很淡雅的色调,以这样的形式起调,仿佛是在向别人讲故事一样,娓娓而来,又绘声绘色。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词意图
其中两组叠字首尾相接,音律谐婉。以“细细”描摹秋风的声音,词意显得平静、悠闲,这在无形中荡涤了传统文人墨客对秋风萧瑟之感的描写的;“叶叶”这个叠词在读者面前展开一片片叶子飘落的景象,并写出了秋叶飘落的节奏感,是很有动感的一个画面。
古代文人墨客大多有悲秋的心态,这一点在诗词作品中屡见不鲜。宋玉说的那句“悲哉,秋之为气也”早就为秋注入了一股悲凉萧瑟的色彩;温庭筠《更漏子》中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煜《乌夜啼》中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句子,都是抒发文人墨客悲秋的例子。
经过一代又一代词人的染笔,以至于使人一听到秋风吹拂梧桐的声音,一看到秋风吹落梧叶的景象,心中自然就产生了悲凉萧瑟的况味,这是文人墨客对于悲秋在文化上的传承和接受。而像晏殊写得如此平淡幽细的,却极为少见。
接下来的两句,词中主人翁出现,词人在这样的一个秋日里,因为喝了酒的缘故,醉意袭来,一会儿便醉眠了。“绿酒初尝人易醉”一句,描写的就是这样的场景,从“初”字和“易”字来看,词人饮的酒不是很多,浅尝辄醉,词人对饮酒的过程没有多过多的描写,只是一笔带过。但是词人将所饮的酒写了出来,原来词人饮用的酒叫“绿酒”,绿酒是古代一种用土法酿造出来的酒,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一般说来,传统的酿造酒都呈绿色,自唐至宋,都是如此。
因为这样的特点而被人们称为绿酒,又因为这种酒在斟酌时会泛起细如蚁的泡沫,也称为称为“绿蚁”。后来,人们也把新酿出来的酒统称为“绿酒”、“蚁绿”。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问刘十九》诗中,就写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在《长命女》一词中,就写道:“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在回到词中,词人晏殊因为酒醉的缘故而沉沉入睡,这一过程词人只是轻描淡写,然后词人才写到“一枕小窗浓睡”,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描写,是要说明自己为何喝了少量的酒酒沉睡的原因。
宋代酒器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句虽然也写出了词人沉睡的原因,是因为喝了酒的缘故,但这很明显不是真正的原因所以说这一句是陪笔,也就是词人沉睡的次要原因。
喝了一点点酒为何这么容易就酒醉了,又为何沉睡,就像词人写的“一枕小窗浓睡”呢?原来词人有一点淡淡闲愁,借酒消愁,反而容易醉酒。
所以说这时候词意就很明显了,此人因为闲愁才饮酒,因为有闲愁所以很容易醉酒,醉酒了之后就进入沉睡的状态了。在这样的叙事过程中,词意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下片。
如果说上片是从昨晚的酒醉沉睡写起,那么下片写的是第二天日薄西山、词人睡醒时分的状态和景象。
浓睡中无愁无忧,酒醒后是什么样的情绪,词中没有交待,也没有言明,只是通过他眼中所见的景象,折射出心情的悠闲和神态的慵怠,词人心中的闲愁只是在最后一句中才有所反映。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这两句是词人的视角描写,就是词人睡醒了之后看到的庭院中的景象。紫薇,夏季开花;朱槿,夏秋间吐艳。上片说金风吹得梧桐叶坠,显然是秋天了,所以词人从小窗望出去,这两种花都已凋谢。
“紫薇朱槿花残”·词意图
词作上下两片中对庭院中景物的描写的视角是不同的,上片中秋风吹落梧桐树叶是词人从听觉方面进行的描写;下片中朱槿和紫薇花的凋零是词人从视觉方面进行的描写。
词人正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微感觉,来表现他此际的情怀。“斜阳却照阑干”时词人视角的转移,他没有再写朱槿和紫薇花,而是写庭院中的阑干,这样的视角转移是小范围的、小角度的。
由此也能看出词人此时睡醒之后闲适甚至慵懒的状态。这一句紧承上一句而来,还是静态景物的描写。
日暮时分,斜阳正照着阑干,此时也是燕子归巢的时候,就像词人写的“双燕欲归时节”一样。词人用没有任何情感波澜的话语将内心的思索叙述出来。
这一句看似与整个词意的关联不是很大,但是恰到好处的烘托出了词人的情感,让词作避免了一味对景物的描摹,也避免了词作的冗沉感,具有调和气氛,缓冲节奏的作用。
词人此时的闲愁是什么呢?在他的另一首词作《踏莎行》中,晏殊也写到了相同的心境“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词境相似,心境相似。其实晏殊所要表达的就是:他酒醉睡醒后,举目向庭院中望去,所见是一派秋日的景象,秋风与落叶相映,斜阳掩映在阑干上。
换句话说,词人所见的景象就是秋风、落叶、残花与斜阳,这几样事物汇在一起就是一派秋意渐浓的画面,这是自然景物,是季节更替所带来的变化,而这一切对词人来说,他都是无可奈何的。
如果我们联系晏殊的另一首词作《浣溪沙》,就会发现,他写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中,词人所要表达的对季节更替的无可奈何之情,也这首《清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何其的相似。
虽然是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景,但对自然界季节更替所带来的变化,词人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是无可奈何的情感。
词人借季节的更替、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变化,借景物的渲染与烘托,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因而词意就具有了深婉的美感,这就是典型的婉约词的创作方式了。
词人写道的燕子欲归仍然是对景物的描写,这一句很好地引出了“银屏昨夜微寒”,正好起了一个铺垫和烘托的作用。
燕子即将归巢的情景,进一步加深了词人独居时的寂寥。于是他又回忆起昨晚醉酒的情形来,他细想之后才知道,原来昨夜酒醉后是一个人在独宿,这时一种寂寥的心绪涌上心头,词人的闲愁也就溢于言表了。
清平乐就是一个词牌名。
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同时又是曲牌名。属南曲羽调。
清 平 乐 辛弃疾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清 平 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愁肠寸断.就象白雪飘飞的阶下落梅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梦中要回去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象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清 平 乐 黄庭坚
晚春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清平乐?说明: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前阕四仄韵,后阕三平韵,平仄换韵.
清平乐 绕床饥鼠(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 清溪奔快(辛弃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着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清平乐 候蛩凄断(张炎)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平沙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清平乐 采芳人杳(张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清平乐 野花芳草(韦庄)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清平乐 雨晴烟晚(冯延己)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清平乐 红笺小字(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清平乐 五月十五夜玩月(刘克庄)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清海碧.
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清平乐 六盘山( ***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 会昌( *** )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清平乐 蒋桂战争( *** )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醉东风乡村艺栈项目没有取消。醉东风乡村艺栈项目启动时间现在还没有明确的通知。醉东风乡村艺栈田园综合体项目于2021年11月15日在郯城县发展和改革局发起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