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读作“zhān”,旃不是多音字,它只有这一个读音。
旃有三种意思:
1、古代的一种赤色曲柄旗。
2、通“毡”,一种毛织品。
3、之、焉二字的合读。旃是形声兼会意字,“㫃(yǎn)”为形旁,“丹”为声旁,“丹”也表意,指红色。
《说文》中有一个异体字作“旜”,是形声字,“㫃”为形旁,“亶”为声旁。如今规范化,以“旃”为正体。
扩展资料:
1、【旃裘】zhānqiú
[fur coat] 即“毡裘”。毛制的衣服
2、【旃檀】zhāntán
[sandal(wood)] 古书上指檀香。也作“栴檀”。[梵语 candana]
3、旃是形声兼会意字,“㫃(yǎn)”为形旁,“丹”为声旁,“丹”也表意,指红色。
4、在〈文言义〉中,“旃”通常用作古代的一种赤色曲柄旗,引申泛指旌旗,在句子中,有时仅相当于代词“之”。
檀香。
旃(zhān)檀,又名檀香、白檀,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珍稀树种,收藏价值极高。檀香木香味醇和,历久弥香,素有"香料之王"之美誉。
详细解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以旃檀木为薪。”
唐王维《荐福寺光师房花药诗序》:“焚香不俟于旃檀,散花奚取于优_。”
元汤式《天香引·题舜江寺》曲:“风荡幢_,烟散旃檀。地僻尘稀,天上人间。”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檀香》:“释氏呼为旃檀,以为汤沐,犹言离垢也。番人讹为真檀。”参见“檀香”。
佛经中以栴檀之树、根、华俱香,来比喻菩萨的行持如同风吹草偃,见闻者无不受到感化,随顺同行。栴檀也常代表香中殊胜者,与修行之戒香作比喻。
麻烦采纳,谢谢!
栴檀的解释
(1).梵文“栴檀那”(candana)的省称。即 檀香 。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 * ·道安》 :“雨甘露於丰草,植栴檀於 江 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 :“亲观妙用,雕刻栴檀。” 宋 苏轼 《子由生日以 檀香 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 诗:“栴檀婆律海外芬,西山老脐柏所薰。” 《西游记》 第八回:“佛子还来归本愿, 金禅长老 裹栴檀。” 苏 曼殊 《答玛德利玛湘女士》 :“复实以栴 檀香 屑,最能耐久。” 参见 “ 檀香 ”。 (2).指山茶科紫茎属一类植物。
词语分解
栴的解释 栴 ā 〔栴檀〕a.檀香,常绿小 乔木 ,如“巾之劫贝布,馔以栴栴饵。”b.山茶科的紫茎属植物。 部首 :木; 檀的解释 檀 á 落叶乔木,木质坚硬, 用于 制家具、乐器(亦称“青檀”)。 浅绛色:檀口( 形容 红艳的嘴唇)。 〔檀香〕常绿乔木,产在热带及 * 带,木质坚硬,有香气,可制器物及香料,又可入药。 〔紫檀〕常绿乔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