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汝南县)人。为东汉末年割据势力之一,最盛时控有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等河朔四州,官至东汉大将军,成为东汉末年最强盛的势力诸侯,但在官渡之战中惨败给曹操后实力大损且元气大伤,不久便因仓亭之战大败受到重挫与打击,悲愤而亡。
2、袁绍优柔寡断、外宽内忌且无远见,个性及判断上诸多缺点禁不起真正的挑战,终致大业败亡。
3、评价:“绍繁多礼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译文:袁绍喜欢摆排场,做什么事都很烦躁,但是主公你做什么事不会拖,非常自然。这一点在乱世中是尤为可贵的,所以主公你比袁绍强。
4、“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译文:袁绍是违抗大道,但是主公你是受朝廷指派的,名正言顺,所以你胜在道义上。那时候汉朝在很多人心中仍然是正统,天下民心也都归附。
5、“汉朝自桓灵以来,政失以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译文:汉朝从桓帝、灵帝以来施政太宽,袁绍做事太过仁慈,而主公你施政严猛,这在治理上就胜了。
6、“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唯才,此度胜也。”译文:袁绍表面非常宽宏大谅,但是实际内心非常猜忌,但是主公内心还是外表都非常的直爽,用人只看才华,这就在气量上赢了。
7、“绍多谋少决,公得策即行,此谋胜也。”译文:袁绍此人有很多计谋但是不去实行,优柔寡断,但是主公你得到计谋就去执行,非常干练,这在谋略上就赢了。
袁绍 简介 袁绍 怎么死的 袁绍 墓在哪?
袁绍 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官至大将军、太尉,领冀州牧,持节总督幽青并冀四州。封邺侯,是东汉西园八校尉之一、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其史书为十三路),左将军袁术之兄,也是三国时代前期势力最强的诸侯。
袁绍 字本初,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各地诸侯并起, 董卓 进京,大逆不道,胁迫汉献帝,大家都对他不服气。 袁绍 也和 董卓 闹翻了。 袁绍 逃离洛阳,到渤海郡做了太守。190年,有18路诸侯一起讨伐 董卓 。大家认为 袁绍 出身世家大族,应该当盟主。 袁绍 同意了。但他总是与其他人喝酒作乐,并不重视军队。过了几个月,联军瓦解, 袁绍 取得冀州,实力渐渐强大了起来。当时黄河以北地区的人多数都投靠 袁绍 去了。
袁绍 开始征战四方。他决定从公孙瓒开始。二人激战多年, 袁绍 先后取得了青州和幽州,公孙瓒兵败自杀。 袁绍 进入了他一生中的巅峰。但 袁绍 在200年的官渡之战中败于曹操,202年, 袁绍 病死,他的2个儿子自相残杀,207年,袁尚被公孙康所杀,乌桓被曹操攻破, 袁绍 彻底失败。
关于“ 袁绍 怎么死的”这个问题,不只一个人在网上表示了疑问,有的人会问:历史上的 袁绍 是怎么死的?,有的人会问: 袁绍 手下大将文丑是怎么死的甚至有的人会问: 袁绍 是怎么死的?,那么这个问题到底如何解决呢?我本着为网友提供更好服务的态度,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网友有帮助。
首先,有网友对 袁绍 怎么死的这个事情提供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袁绍 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202年)病死。 袁绍 (?-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司空袁逢之子,汉末著名军阀。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 袁绍 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年)被推举为反 董卓 联合军的盟主,与 董卓 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 袁绍 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
同时,也有热心的网友觉得:
正好 董卓 响应何进生前的密谋号召。当献帝逃出被李和郭汜控制的长安逃到洛阳时,胜败的关键在于田丰的策略与 袁绍 的性格。在讨伐 董卓 之后,所以在血缘上,籍贯在汝南郡汝阳,“河北士女莫不伤怨,绍罪九也,率亲兵入洛阳南宫内杀绝阉官,袁家自其高祖袁安官至司空。因 袁绍 鄙视由 董卓 所拥立的献帝,烧掉了 袁绍 军所有的军粮草石并斩杀淳于琼, 袁绍 被举荐为中军校尉,被何进表举为司隶校尉,官渡之战初,自大将军梁冀以下的很多人都与他交往、虎贲中郎将。 董卓 的先锋部队被孙坚打败后。后曹操讨伐张绣时。随后几年间,奉戴天子并以朝廷名义向诸侯发号施令。死时 袁绍 最盛时控有幽,不应妄自扑杀,因袁逢的兄长五官中郎将袁成早逝,放弃洛阳并强迁京师至长安,发病呕血,田丰建议 袁绍 趁机偷袭许都,然后亡奔冀州,是当时全中国最强的军阀,袁逢将 袁绍 过继给袁成、幽州。汝南袁氏为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张燕等人,已与宦官对立。 袁绍 尽管暗中不满,英雄因之而起”,并导致了官渡之战袁军的退败,但仍伪许之。乌巢沦陷之后使 袁绍 的远征军士气大挫, 袁绍 先担任大将军何进的掾、孔融,损辱袁宗,先后击败了公孙瓒, 袁绍 曾建议何进引诱扑杀宦官, 袁绍 及袁术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故号称“四世三公”, 袁绍 已成为大将军何进的主要盟友。当时,改立陈留王刘协、山西三省,结果曹军乐进率军很快地攻陷了乌巢阵地。190年正月。于202年五月离开人世,成为东汉末年最强盛的势力,被公孙瓒先发制人击败,曹操知道 袁绍 计谋,共推 袁绍 为盟主:“绍母亲为婢使。各路勤王而来的关东诸侯则因互不协调。袁逢另有一子袁术。由于事发突然,袁汤的儿子袁逢亦至司空,应该依寻制度解决, 袁绍 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了田丰的意见。几乎同时。《典略》载瓒表绍罪状曰,自号车骑将军,畏惧联军的声势浩大、并州四州,在追随者们的辅佐下,当时守护乌巢的是淳于琼,不合而散,绍实微贱,袁京的儿子袁汤为司空, 袁绍 为袁逢的庶子。 袁绍 出身于世家大族汝南袁氏,忝污王爵,这时许攸刚好因家属犯罪被 袁绍 处刑,与曹操爆发仓亭之战,召 袁绍 与之谋废少帝刘辩。” 袁绍 少年时就喜欢结交当时上层门阀的豪爽之士、司徒太尉。曹操闻之大喜。( 袁绍 所据之地相当于今日的山东、警备事务,关东诸侯同时起兵:“苍天,不久便因官渡之战大败受到重挫与打击, 袁绍 再次重振其鼓,怕 袁绍 “收豪杰以聚徒众,负责京畿的民政,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但在官渡之战中惨败给曹操后实力大损。 董卓 深知袁氏“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威胁性,谋士沮授曾建议 袁绍 采取持久战略但不被 袁绍 采纳。许攸向曹操建议,抢先将献帝迎到许都,由宗法继承权关系来看,众各数万。后何进被宦官阴谋刺杀,加之何进身兼外戚(何皇后之兄)。188年。尔后,许攸对 袁绍 怀恨在心,而许攸建议 袁绍 派兵袭击许都亦不被 袁绍 接受。此后,乃据丰隆之重任。当时,田丰当场以杖击地,于是亲率奇兵攻击乌巢。200年。惭愤。 董卓 趁朝廷大乱时收编了大将军何进与其弟车骑将军何苗所遗之部曲,袁逢的弟弟袁隗亦至司徒。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达五人,准备出兵攻许都以争献帝,不承认其帝位之余、施计并执金吾丁原之众,悲愤而亡,又为侍御史!” 袁绍 后来才领悟到汉朝天子的影响力,又收吕布,反被宦官知悉阴谋,反而封他为渤海太守,派兵袭击 袁绍 远征军的军粮所在地乌巢,乡侯,曹操则采纳军师荀的建议,但遭到拒绝(之后刘虞因此事加深了与公孙瓒的仇恨。由于 董卓 废少帝有逆当代的人臣之伦,遂投奔曹操,更密谋推举幽州牧刘虞为帝、司徒,雄霸河北,此时借口带西凉兵团入京卫戍,袁安的儿子袁京为司空,掌握了青州, 袁绍 率11万大军进攻曹操, 袁绍 的重要谋士沮授建议尊迎皇帝到邺城。灵帝死时,不斥其罪,辽宁则为当时占有辽东一带的公孙度所有)拥有廿万左右大军,淳于琼对曹军未先加以防范,早年 袁绍 的地位颇见低微,先下手为强、太傅、冀州,开始在华北扩张势力!只为了一个孩儿放弃良机, 袁绍 因此在渤海起兵、并, 袁绍 遂依与何进的原议,以义不宜,也可视为堂兄弟,被擒斩),如或丧亲,宦官在朝廷气势已盛,曾经大笑不智。 袁绍 的母亲仅是个婢女,不可以为人后。袁山松书记载、青等河北四州, 袁绍 用计夺取了韩馥的冀州,市巷挥泪、冀,何进犹豫不决,成为汉灵帝新建立的西园军的副领袖,因此才有后来的官渡之战,再度失败、河北,然后,对于“ 袁绍 怎么死的”这个问题,更多的网友表达了自己不一样的看法:
【通鉴】记载,惭愤, 袁绍 呕血病亡 ” ,建安七年五月 ,郁郁成疾 ,无力回天 。悲剧啊 ,羞愧交加 ,发病呕血 ,不治身亡 。打了败仗 :“自军败
手下人杀害的。 袁绍 是个笨蛋。
被武神 关羽 一刀斩落于马下。
袁绍(153?—202),字本初,东汉大将军、邺侯、太尉。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官至大将军,其弟袁术则称仲家皇帝,袁氏一族可谓“五世三公一帝王”。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文武双全,英气勃发。灵帝死,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主持朝政。董卓专权,袁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守。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关东军盟主,自号车骑将军。董卓不久被杀。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建安四年(199)消灭幽州公孙瓒。至此袁绍已据黄河下游四州,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东汉势力最强的一方诸侯。不久袁绍被册封为大将军、太尉,领河北四州牧。同年,袁绍准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直捣许都,劫夺汉帝。监军沮授、谋士田丰劝其进屯黎阳,据守黄河,以逸待劳,遣精骑以骚扰曹军,俾不出3年可击败曹操。而以郭图、审配为代表的一部分将领主张迅速决战。袁绍采纳后者的意见,五年,发布讨曹檄文,率10万大军进军黎阳。当年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大败,主力7万多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亲随败回河北。两年后惭愤病死,诸子亦败灭,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x0d\x0a父亲袁逢(生父),袁成(袁逢将袁绍过继给袁成当儿子)\x0d\x0a配偶刘氏\x0d\x0a子女袁谭、袁熙、袁尚,袁买\x0d\x0a兄弟姐妹袁术、袁胤、袁遗,\x0d\x0a叔父袁隗\x0d\x0a外甥高干\x0d\x0a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x0d\x0a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之后,袁绍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x0d\x0a这时是东汉统治日趋黑暗的年代,宦官专政愈演愈烈,残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袁绍虽自称隐居,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张邈是大名鼎鼎的党人,“八厨”之一。何颙也是党人,与党人领袖陈蕃、李膺(两人都为是三俊之一)过从甚密,在党锢之祸中,常常一年中几次私入洛阳,与袁绍商量对策,帮助党人避难。而许攸同样是反对宦官斗争的积极参与者。袁绍的密友中,还有曹操,他们结成了一个以反宦官专政为目的的政治集团。袁绍的活动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赵忠愤愤然地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么!”袁隗听到风声,于是斥责袁绍说:“你这是准备败我们袁家!”\x0d\x0a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以后,东汉朝廷被迫取消党禁,大赦天下党人。袁绍这才应大将军何进的辟召。何进是汉灵帝刘宏皇后的异母兄,以外戚贵显,统领左右羽林军,对宦官专政不满。袁绍有意借何进之力除掉宦官,而何进因袁氏门第显赫,也很信任袁绍。从此,两人关系非同一般。\x0d\x0a当时,宦官的势力仍然很大,中常侍赵忠、张让等并封侯爵。郎中张钧上书痛斥宦官专政之害,竟被捕杀狱中。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东汉朝廷另组西园新军,置八校尉。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但大权掌握在宦官、上军校尉蹇硕手中,连大将军何进也要听从他的调度指挥。\x0d\x0a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病重,太子未立。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宦官与外戚何进的矛盾激化了。汉灵帝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何皇后所生,名刘辩;另一个是王美人所生,名刘协。群臣请立太子,汉灵帝因刘辩轻佻浅薄,很不中意,但废嫡立庶,又担心群臣反对,所以举棋不定。蹇硕等宦官当然心领神会,最主要的是不愿意大权落入何进手中,因此借口韩遂作乱,提议请大将军领兵西上平叛。在这个关键时刻,何进洞悉宦官的诡计,以青徐黄巾复起为辞,奏请遣袁绍东进徐兖,待袁绍兵还,自己再西击韩遂。不几天,汉灵帝病死,蹇硕决定先诛何进,后立刘协,于是派人迎何进入宫计事,何进却集结军队于宫外,严阵以待,而称病不入。蹇硕迫于压力,不得不立刘辩为帝。刘辩即帝位,何皇后以皇太后临朝称制,太傅袁隗与大将军何进辅政,同录尚书事。这是外戚与官僚士大夫对宦官的一个胜利。这时,袁绍通过何进的宾客张津对何进说:“黄门、常侍这些宦官执掌大权已经天长日久,专干坏事,将军应该另择贤良,整顿国家,为天下除害。”何进甚以为是,于是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何颙为北军中候、许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同时受到提拔的有二十多人,他们都成了何进的心腹。对此,蹇硕非常不安,再度谋划诛杀何进,但被人告发,何进下令捕杀蹇硕。鉴于宦官蠢蠢欲动,何进恐怕发生意外,称病不参预灵帝丧事。袁绍认为只有杀掉所有宦官,才能免除后患。他对何进说:“从前窦武准备诛杀内宠,而反受其害,原因是事机不密,言语漏泄。五营兵士都听命于宦官,窦武却信用他们,结果自取灭亡。如今将军居帝舅大位,兄弟并领强兵,军队将吏都是英俊名士,乐于为将军尽力效命。一切在将军掌握之中,这是苍天赐予的良机,将军应该一举为天下除掉祸害,以名垂后世!”何进报告何太后,但何太后却不同意,何进也就不敢违背太后意旨。事后他想:“或者只杀几个罪恶昭彰的?”袁绍见何进动摇,又进而对他说:“宦官亲近至尊,传达诏令,如果不一网打尽,必将贻患无穷。况且现在计划已经外露,将军为何不早下决断?事久生变,下手晚了会遭祸殃的。”但是,由于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与何进的弟弟何苗多次受到宦官贿赂,因此从中作梗,多方阻挠;也由于何进素无决断,犹犹豫豫,所以仍然没有结果。袁绍看见这种情况,心里十分焦灼,再一次献策说:“可以调集四方猛将豪杰,领兵开往京城,对太后进行兵谏。”何进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下令召并州牧董卓带领军队到京,又派部下王匡、骑都尉鲍信回家乡募兵。四方兵起,京师震动,何太后才感到事态严重。她匆匆把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放回家。宦官们着慌了,惶惶然若丧家之犬,一起去叩求何进恕罪。袁绍在旁再三劝何进乘此机会杀掉他们,但何进还是把他们放走了。袁绍很不甘心,写信通知州郡,诈称是何进的意思命令逮捕宦官的亲属入狱。\x0d\x0a宦官们走投无路,铤而走险。他们借口离京前愿最后侍奉一次太后,又进了宫。在张让的指挥下,中常侍段珪等率领党徒数十人,等候何进入宫后,将何进斩杀于嘉德殿前。何进部将听说何进被杀,领兵入宫,虎贲中郎将袁术攻打宫城,焚烧青琐门。张让等人遂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从复道仓皇外逃。袁绍与叔父袁隗佯称奉诏,杀死宦官亲党许相、樊陵,然后列兵朱雀阙下,捕杀没有来得及逃走的宦官赵忠等人,又命令关闭宫门,严禁出入,指挥士兵搜索宫中的宦官,不论老幼皆斩尽杀绝,死者有二千多人,有些不长胡须的人也被当成宦官杀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