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国语·周语》称禹之父鲧为“祟伯鲧”,“崇高”之名缘结于此。《史记》中记载:“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 而四岳各如其方。”据东汉班固《白虎通》曰:“中央之岳,加嵩高宗者何?中岳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定嵩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唐武则天(公元695年)封禅嵩山时,改中岳为神岳。自北宋以下,俱称中岳嵩山至今。
这个天神叫庚辰,据《山海经》等古籍载,庚辰是“威武出色”的上界天神,在西王母(万仙之祖)的女儿云华夫人(东方神主)身边做侍卫。在“洪水芒芒”的帝尧时期,大禹受命“敷下土方”。为了使大禹顺利治理天下洪患,为百姓们重建家园,云华夫人派庚辰等七位天将下凡相助。他们神通广大,忠于职守,劈山开河,降妖捉怪,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并配有上古第一神剑“避水剑”。在追随大禹十三年间,庚辰先后参与博杀防风氏,逐共工并剿除其孽臣相柳,特别是在桐柏山与巫支祁的山精水怪激战中,他大展神威,降服了“千古第一奇妖”巫支祁。这是庚辰殊功的顶峰,也是他被誉为淮渎爷的主要因子。
《八仙得道传》中。
二郎神的哮天犬下凡作恶,这时吕洞宾修道不久,奉师命,随天将下凡捉妖。凡间,他们找到哮天犬所在的府外,这时天将给了吕洞宾一幅布画,并对他说“你在这等着,把布画挂在门头上,看见狗进入其中,便将布画敢下,卷起来,等个一会,那狗便成了灰”。
说完便进入屋中,随后吕洞宾便按照天将所说将布画挂在门帘上。果然没一会,哮天犬便进入其中,吕洞宾赶快将布画取下,卷了起来。卷到一半,想起自己师父和二郎神关系不错,如果害了哮天犬,以后师父怎么见二郎神?不如,趁现在放了哮天犬吧。这么想着,便将布画展开。
谁知哮天犬突然出来,朝着吕洞宾便是一口,只听吕洞宾“啊呀”一声,向后倒去。这就是狗咬吕洞宾的典故。
历史上的吕洞宾
吕洞宾,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回道人,出身官宦世家,唐朝礼部尚书吕渭之孙,海州刺史吕让第三子,文学家柳宗元表侄。
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生于河中永乐(今属山西芮城永乐镇,一说为陕西西安人)。
吕洞宾后成为道教著名宗师,被后世尊称为吕祖、剑祖、剑仙、吕祖师、吕仙祖、纯阳祖师等,其弟子王重阳曾创建了道教著名学派——全真教派。
吕洞宾最初学习儒学,宝历元年(825年),二十九岁考中进士,做官不久,因厌倦官场的尔虞我诈,辞官入终南山学道。
旧指天上的军队和将领。也比喻本领高强的人们。
天兵天将
读音:[ tiān bīng tiān jiàng ]
出处:清·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开场》:“手下天兵天将,那等利害。”
白话译文:手底下的军队和将领都很厉害。
汉字笔画:
相关如下
近义词:神兵天将
读音:[ shén bīng tiān jiàng ]
释义:比喻英勇善战、行动迅捷的军队。
出处:《后汉书·皇甫嵩传》:“旬月之间,神兵天将。”
白话译文:就在这几个月之时,会有英勇善战的军队来到。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